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首页 >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 流变学

2006年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06年05月14日

在中国科协关于学会工作正确方针的指导下,在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化学会两个上级学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委员会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和全国流变学学科领域同仁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专业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现从几个主要方面总结汇报如下:

一、成功主办了第八届全国流变学学术年会

2006915~18日,第八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在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泉城济南山东大学如期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学学会、中国力学学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具体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协办。开幕式上,山东大学副校长王琪珑教授、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化学化工学会,山东大学科技处、化学化工学院、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单位领导到会祝贺。

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近90篇,来自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农大、中南大学、西北大学、天津大学等28所著名高校;大庆、胜利、大港、新疆、华北、吉林等6大油田;中科院力学所、应用物理所、应用化学所、成都分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科研院所和美国TA公司、德国热电公司等8家国内外厂商代表共计近百名的代表分大会报告、分会场报告、仪器参展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由侯万国和罗迎社担任主编的本次年会论文集《流变学进展》由山东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公开发行。

二、参与了中国科协委派给中国化学学会的研究课题《中国化学学科发展研究》

《中国化学学科发展研究》项目是中国科协委派,由化学学会承担、各分支学科和专业委员会参与的重要任务之一,将作为重要文献提供给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学科发展研究”项目的启动,能够比较宏观、全面的反映化学学科诸领域(含流变学科领域)的研究水平与现状,对推动和指导化学学科的发展,扩大学会的作用与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由罗迎社主任和解孝林副主任担任流变学分支学科发展研究的撰稿人完成了约5000字的调研报告,报告在总结2005-2006年度国内外流变学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与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变学研究的重点、热点课题和涌现的新生长点,如宏观-介观-微观-纳观尺度的流变学研究、复杂流体的结构流变学、流变学应用研究(包括如微流体、电流变液、浓乳液、浓悬浮体、高分子多相体系、高凝/高粘度原油、新型生物医用材料、智能材料、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和功能结构材料等)、流变学测量技术的智能化与集成化研究等,并提出了今后我国流变学领域的研究方向。流变学研究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加强流变学与其他多学科的交叉与合作。

三、召开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

在第八届全国流变学年会期间(2006915-18日,山东大学),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罗迎社教授主持召开了第五届流变学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会议就以下八个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详情请参阅www.cstam.org.cn; www.ccs.org.cn ; www.rheology.org.cn 网站上的会议纪要):

(1)           关于近年来工作总结

(2)           关于第四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评选

(3)           关于专业委员会网站(www.rheology.org.cn

(4)           关于试办《流变学快讯》网络杂志

(5)           关于申办世界流变学大会主办权问题

(6)           关于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的改革

(7)           关于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增减委员等事宜

(8)           关于设立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

会议研究决定要对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例如:从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年会(2008年)开始,将由现有的每三年一次改为每二年一次。在通讯评议的基础上,评选出第四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获奖人员3名,分别是湖南工业大学的刘跃军、上海交通大学的郑泓和中南大学的唐松花。中国流变学青年奖主要奖励35周岁以下、积极投身流变学研究并作出较大成绩的青年科教人员。为了表彰对中国流变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老一辈流变学专家,专业委员会决定设立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并将制定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评奖条例(试行)。在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年会(2008年)上,将颁发首届中国流变学杰出贡献奖以及第五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奖金和证书)。采取上述抓两头带中间的战略方针,积极推动我国的流变学研究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会议决定对本专业委员会的网站进行不断地完善,并决定从2007年开始在网站上试办《流变学快讯》网络杂志(非正式出版物,暂定为季刊)。会议建议将申办第17届世界流变学大会(2016年)作为下一届委员会的重要任务加以落实。

四、罗迎社教授应邀出席国际流变学会工作会议

    应国际流变学会秘书长、欧洲流变学会主席、德国柏林技术大学Manfred H. Wagner教授和国际流变学会希腊代表 Dimitris Vlassopoulos 教授的邀请,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流变学会理事罗迎社教授应邀出席了于427~29日在希腊克里特召开的国际流变学会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听取了国际流变学会主席、韩国国立大学应用流变学中心Jae Chung Hyun 教授、国际流变学会秘书长Manfred H. Wagner教授的工作报告。会议研究决定第十五届世界流变学学术大会(ICR2008)将于200883~8号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召开;会议讨论决定了世界流变学会网站的建立并确定了会标;全体委员就流变学在国际科学领域的发展战略展开了认真的讨论;会议研究决定第十六届世界流变学学术大会(ICR2012)的主办国在欧洲国家中产生,由欧洲流变学会会员国竞选后产生并报国际流变学会批准;会议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在会上,罗迎社教授向国际流变学会全体会员国代表汇报了2005年由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在上海浦东主持召开的第四届亚洲太平洋地区流变学国际会议(PRCR4)的盛况,得到了全体理事的充分肯定。

回顾过去的一年,本委员会的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还有很多值得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地方,我们将虚心地学习其他专业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的成功经验,在两个上级学会的正确领导下,把工作做得更好。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