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专题页

首页 > 专题页 > 悼念专题

师从钱学森,立志学成归国

发布日期:2021年08月30日

出国留学是郑哲敏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947年底至1948年初,经清华大学、北平地区、华北地区和全国等四级选拔,郑哲敏脱颖而出,作为当时全国唯一的“国际扶轮社国际奖学金”获得者,并得到梅贻琦、陈福田、钱伟长、李辑祥等人的推荐,获得了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的机会。


郑哲敏(左一)留学期间暑期郊游


“当时钱学森先生正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钱伟长先生也是从那里回来的,所以我就选择了那所学校。”郑哲敏回忆。其实,身在中国的他不知道钱学森已去麻省理工任教,幸好一年之后钱学森又回到加州理工,才成就了这份师生缘。

19488月,郑哲敏乘船赴美,进入美国加州理工钱学森学院机械系应用力学小组攻读硕士,一年后,他成功获得硕士学位,随即师从年长他13岁的钱学森攻读博士。

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郑哲敏作为钱学森的得意门生,学到了老师的治学门道,早早就在弹性力学的研究领域崭露头角。



郑哲敏(左)与钱学森之子钱永刚(钱学森 摄)


学成归国是师生俩相同的初心。正如郑哲敏在“回国留学生工作分配登记表”中所写:“回国本是一贯的主张。我们之所以获得教育,直接或间接的是由于全国人民的劳动,因此回国服务是不可推辞的责任。”

19526月,郑哲敏顺利完成学业,获得了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但回国之路并不顺利。直到19552月,在经历了美国政府的强制扣留与控制,取道欧洲,多方辗转奔波之后,与家人阔别八年之久的郑哲敏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同年10月,钱学森也回到了祖国。




1954年郑哲敏在瑞士写的家书,谈及在美国被移民局“找麻烦”的经过。他于1955年中美签署日内瓦协议后绕道回国


刚回国时,郑哲敏对将要从事的工作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但是他记得临行前仍处于软禁中的导师钱学森专门找自己谈的一次话。

“我离开美国的前一天晚上,钱先生请我到他家吃饭。钱先生说,现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我们研究的问题也不一定能马上用得上,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牢记老师教诲,践行老师倡导的工程科学思想,成为郑哲敏的毕生选择。

郑哲敏“希望能够做力学研究工作”,于是进入了中科院数学力学研究室,随室主任钱伟长工作。后来,两位钱老师创建力学所时,郑哲敏曾受命起草建所报告,并成为力学所创始成员。

此后的数十年间,他开创了中国的爆炸力学学科,并为中国导弹上天、改变中国常规武器落后状况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接替老师钱学森担任力学所第二任所长。1980年,郑哲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摘选自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