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南海岛礁工程环境力学会议”将于2025年10月10日至12日在南京召开。南海岛礁工程建设面临着混凝土结构等工程设施的便捷性、安全性以及在高温、高盐、高湿、多风环境下的耐久性等问题的考验,对环境力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次会议围绕“南海岛礁工程的环境力学问题”主题,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开展“岛礁工程混凝土材料与结构力学、海洋与环境岩土工程力学、岛礁机场工程和岛礁工程应用”等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总结和报告有关研究成果,以期对我国南海岛礁工程建设和运维以及岛礁工程环境力学学科发展提供更多技术支持。
主办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力学学会环境力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
宁波大学
河海大学
佛山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协办单位:
江苏省力学学会环境与灾害力学专业委员会
土木工程动力多灾害防护江苏高校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机场基础设施安全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水利学会水利量测技术专业委员会
1.大会特邀报告
缪昌文 院士(混凝土耐久性方向)
刘加平 院士(混凝土新材料方向)
牛荻涛 教授(珊瑚混凝土材料与结构方向)
陈 达 教授(高性能材料-混凝土组合结构方向)
王 磊 教授(FRP筋混凝土结构方向)
郑 愚 教授(FRP-UHPC 海洋平台方向)
陈国兴 教授(南海岛礁珊瑚砂土的液化特性)
邵 荃 教授(民航机场环境力学方向)
柯世堂 教授(海上风电方向)
朱鸿鹄 教授(海岸工程光纤智能感知与评价)
郭永昌 教授(海洋环境作用下复合筋混凝土结构的疲劳损伤机理与寿命预测)
张祖华 教授(UHPGC在海洋环境下的行为与应用)
待补充中…
2.分会场主题
分会场1:南海岛礁工程材料与结构力学
聚焦岛礁环境下工程材料与结构力学研究领域,包括:新型胶凝材料与新型混凝土材料制备、力学性能及其劣化机理(包括普通砂石混凝土、全珊瑚海水混凝土、海水海砂混凝土、低碳海工混凝土),耐蚀钢筋和新型FRP筋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新型混凝土构件与FRP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理论、力学性能与劣化规律,混凝土结构的智能监测、服役寿命评估和海洋防腐措施等。
分会场2:南海岛礁工程防灾与减灾
聚焦岛礁环境下工程防灾与减灾研究领域,包括:岛礁工程面临的地震、台风、海浪、风暴潮、海啸等自然灾害以及爆炸、冲击等人为灾害的机理、规律与分析方法,抗灾可靠性分析方法与提升技术,结构状态识别与损伤预警,材料耐久性评估理论与防腐机理,高性能结构优化设计,以及人工智能在工程结构防灾减灾应用等。
分会场3:南海岛礁海洋与环境工程力学
聚焦岛礁环境下海洋与环境工程力学研究领域,包括:基于人工智能的海上风机、光伏、核电、潮汐电等岛礁新能源设备的智能设计与优化,基于无人机与机器人技术的岛礁新能源设施的智能巡检与维护;岛礁地基的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技术,基础结构在海洋环境下的承载特性与变形行为,工程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岛礁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的力学机制,岛礁工程建设中的流体力学与流固耦合、绿色工程力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分会场4:岛礁及邻海机场工程
聚焦岛礁环境下机场工程研究领域,包括:岛礁民航机场、直升机机场、无人机起降平台等选址规划与地质条件适应性评估方法,岛礁机场跑道材料与结构的优化设计,机场附属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技术,岛礁机场基础设施的性能动态评估、智能运维与防护、服役寿命预测等。
分会场5:南海岛礁工程应用前沿
聚焦岛礁环境下工程应用研究领域,包括:新材料研发、新能源集成及新型结构形式创新应用,岛礁建筑、道路、机场、港口、护岸等基础设施工程的设计、施工与应用案例,风光发电、高效储能、绿氢制备及海水淡化等支撑岛礁主体功能定位的系统集成,及其与主体结构的力学-功能耦合机制,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监测系统、无人机与机器人巡检技术、大数据驱动的运维决策平台等智慧化技术集成应用。
会议名誉主席
缪昌文(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 教授)
刘加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 教授)
王明洋(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工程大学 教授)
会议共同主席
余红发 陈建康 杨新华
会议学术委员会
主 任:刘 桦
副主任:孙洪广 王国华 王 展 尹海龙 赵立豪
委 员(按照姓氏笔画为序):
马林建,巴明芳,王 艳,王 鹏,王 磊,王立国,王旭江,王晓亮,王爱国,王振波,王乾坤,韦江雄,白 凡,白 硕,达 波,牛荻涛,付传清,叶 永,李 犇,李 强,李琳琳,刘 兵,刘志勇,刘艳华,刘士雨,刘清风,任庆新,任智源,阮少钦,朱 虹,朱建平,朱鸿鹄,朱德举,陈 正,陈 达,陈 兵,陈 娥,陈 鑫,陈子光,陈光明,陈江瑛,陈建康,陈国兴,陈嘉健,杜 婷,季天剑,季 韬,季顺迎,汪 旭,吴 庆,吴吉林,吴 俊,吴沛林,吴 瑾,吴方红,邵 荃,杨子旋,杨树桐,杨海峰,杨新华,余 靖,余文轩,余红发,张 白,张 慧,张一鸣,张川川,张云升,张丽芳,张祖华,张锦华,张婷婷,张 骥,范 峰,金阿芳,金祖权,林 观,林嘉祥,罗冬梅,欧阳朝军,郑克仁,郑 虎,郑 愚,周英武,周 智,卓丛山,卓德兵,郭永昌,郭双喜,郭炳霖,贺治国,侯利军,柯世堂,姚国文,姚金伟,俞小彤,赵 曦,赵庆新,赵增丰,柳锦春,高 旭,高俊启,高 强,顾兆林,顾声龙,钱 勤,夏鼎国,徐 晶,袁德奎,曹 旗,曹志先,常 钧,黄一杰,黄一昶,黄宇劼,黄博滔,麻海燕,章子华,程书凯,程雪玲,韩宇栋,蒋志律,覃 潇,谢金翰,曾国伟,解建光,管学茂,慕 儒,谭永山,樊靖郁,潘 翀,薄天利
会议组织委员会
主 席:柯世堂 殷德顺
副 主 席:张锦华 解建光
秘 书 长:耿 飞 肖 飞
副秘书长:任贺贺 赵艳兵
委 员:张丽芳 赵 杏 王维营 张星宇 罗 奎 唐晓杰 梁 珂 尹可心 高宇宁 戴 悦
会议时间:2025年10月10日至12日
会议地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竹山路55号富力万达嘉华酒店
会议语言为中文,会议将出版报告摘要集。分会场设若干邀请报告。
会议特设研究生学术论坛,鼓励青年学者展示研究成果。
由于酒店房间安排、会议程序册和报告摘要集的编辑出版等,需要预留足够的时间,会议回执与报告摘要提交将于9月30日24时截止,务请参会代表于截止时间之前,将“会议回执+报告摘要”(见文章底部附件1和附件2,报告PPT尺寸比例为16:9),发送至会务组联系邮箱:scsreem2025@163.com。错过截止时间的报告,将无法收录在会议程序册和报告摘要集中,也难以在大会期间获得安排。敬请谅解!
本次会议得到《Energy Storage and Saving》与《中国公路学报》的支持,鼓励参会的老师与同学们投稿论文全文,会后将择优选取相关论文,推荐至上述两刊发表。
1.重要时间节点
开放在线注册:2025年6月1日
会议3号通知:2025年9月23日
大会报告与摘要投稿截止:2025年9月30日
注册报到:2025年10月10日至11日
2.会议安排
(1)注册费用
2025年8月31日(含)前,正式代表2300元/人;学生代表1200元/人;
2025年9月01日(含)后,正式代表2500元/人;学生代表1500元/人。
(2)会议日程
2025年10月10日13:00-22:00,代表报到和会议注册;
2025年10月11日08:30-12:00,大会开幕式和大会报告;
2025年10月11日14:00-18:00,分会场报告;
2025年10月12日08:30-12:00,大会报告和大会闭幕式;
2025年10月12日14:00-17:00,专题研讨会。
(3)会议酒店和交通
会议期间食宿统一安排,住宿、交通费用自理。会议酒店: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竹山路55号富力万达嘉华酒店(见地图)。酒店电话:025-5283 8888。
交通情况:
(1)南京南站:酒店和南京南站相距约18分钟车程;在南京南站地铁站乘坐地铁1号线,经2站可达河定桥地铁站,转乘802路,经5站达到鼓山路西站下车,步行约200米即到酒店,总行程约45分钟。
(2)禄口机场:酒店和禄口机场相距约40分钟车程;在禄口机场地铁站乘坐地铁S1号线,经6站可达翠屏山地铁站,转乘802路,经15站达到鼓山路西站下车,步行约260米公里即到酒店,总行程约1小时25分钟。
(3)南京站:酒店和南京站相距约35分钟车程;在南京站地铁站乘坐地铁1号线,经15站可达河定桥地铁站,转乘802路,经5站达到鼓山路西站下车,步行约100米即到酒店,总行程约1小时20分钟;在南京站地铁站乘坐地铁1号线,经19站可达竹山路地铁站,转乘810路,经6站达到鼓山路西站下车,步行约0.3公里即到酒店,总行程约1小时20分钟。
赵艳兵
电话:18851899306
邮箱:Zhao.Yanbing@nuaa.edu.cn
罗 奎:
18893846775
luokui@nuaa.edu.cn
高宇宁:
13212190212
Gaoyuning@nuaa.edu.cn
联系我们
电话:86 10 6255 9588 传真:86 10 6255 9588
邮箱:office@cstam.org.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