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学术动态
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纪要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04日      来源:      分享:

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分会)主办、中国生物物理学学会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专业委员会协办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20091011—15日在天津市召开。本届会议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承办、天津大学和天津理工大学协助承办。中国科协立项资助了本届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张西正教授主持,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姜宗来教授致开幕词。中国工程院戴尅戎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孟庆国副主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陈学如副院长、天津市科协白景美副主席、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樊瑜波理事长以及天津市科委、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天津理工大学和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本届会议是我国历次生物力学领域学术交流活动中,参加人数和交流论文篇数最多的一次。来自全国各地(含香港地区)278位生物力学、医学及相关学科的专教授、临床与基础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190篇学术论文摘要,其中154篇论文分别以大会报告、分会场主题报告、分会场报告及研究生优秀论文评选报告的形式进行了交流。会议的大会及各分会场的学术交流自始至终保持了旺盛的人气,呈现出年青学子参与热情高、讨论自由热烈的特点。

本届会议的论文交流分为心血管力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力学骨-关节生物力学心血管生物力学数值模拟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生物力学与临床医学力学生物学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运动生物力学等专题。在大会交流中,戴尅戎院士介绍了骨与关节力学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提出力学生物学在骨关节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孟庆国教授结合我国生物力学学科现状,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重要信息;樊瑜波教授强调生物力学是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基础之一,它对医疗器械、人工器官、康复工程及生物医学仪器的研究进步与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姜宗来教授回顾了我国生物力学学科创建3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和青年工作者创新能力培养,主动适应医学模式转变,深化力学生物学等前沿领域研究的内涵,促进我国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的意见;龙勉教授介绍了未来5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力学学科优先资助领域调研和制定情况;杨力教授、张西正教授和陈维毅教授分别介绍了软组织修复的生物力学、生物力学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和眼生物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会议还特邀了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朱承教授和爱思唯尔(ELSVIER)中国区经理钟似璇先生分别就分子生物力学新进展和科技论文写作和发表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会议的学术交流充分表明,我国生物力学以力学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力学为代表的学科前沿领域发展势头强劲,以骨-关节生物力学和血流动力学为代表的传统优势领域继续深入发展并与人类健康问题密切结合,基于临床医学、组织工程与康复工程的生物力学以及生物材料力学与仿生力学研究表现出很强的应用潜力和前景。研究力学环境(刺激)对生物体健康、疾病或损伤的影响,实时活体检测分析细胞的力学信号转导及相关信号蛋白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变化,探讨细胞如何感受力学环境(刺激),进而产生生物学效应的力学生物学研究是当前生物力学研究的热点。生物力学研究在解决关键科学问题、明确力学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中作用的同时,致力于发展相关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紧密联系临床诊治提出具有生物力学特色的新思路是当前生物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本届会议期间,我专业委员会继续开展了研究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研究生们参与的热情很高,精心准备。20名专业委员会委员分为4个专家组认真进行点评,最终从35篇参赛论文中评选出13篇优秀论文并发给证书和奖金。学术会议的研究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激发了年青学子从事生物力学研究的兴趣和参与学术交流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研究工作的水平和表达研究结果的能力。

本届会议期间,我专业委员会试行利用学术会议平台发展新会员。新会员现场填表登记并按学会一届四年交纳会费,当即享受会员参加学术会议注册费的优惠。这一做法取得了很好效果。

本届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会议总结了今年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介绍了本次会议筹备情况,讨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力学学科发展报告、2010年专业委员会工作和《医用生物力学杂志》2010年专题等相关工作,决定开始2010第四届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暨海内外生物力学学术研讨会的筹备工作。会议对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领导和张西正教授的团队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力学所、天津大学和天津理工大学的有关团队为本届全国学术会议的成功召开所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联系我们

电话:86 10 6255 9588 传真:86 10 6255 9588

邮箱:office@cstam.org.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技术支持:中科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