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航空航天产业竞逐高速、重载与长寿命极限时,一种看似微小的界面——摩擦副表面的纳米级强化层,正成为制约装备可靠性的关键瓶颈。7月29日下午,一场聚焦“表面强化材料与技术跃升”的青年科学家沙龙将在中国科技会堂拉开帷幕。
本次沙龙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贵州大学协办,旨在破解航空航天高端装备中四大核心矛盾:如何在极端高温高压下抑制摩擦副磨损失控?如何让多场耦合润滑与高精度效率不再彼此制约?怎样赋予材料抵御氧化腐蚀与疲劳失效的“超强韧骨”?如何弥合增材制造工艺与规模化生产的工程鸿沟?这些困扰装备国产化进程的技术困局,将在执行主席周青教授与尹存宏教授的引领下,迎来青年科学家的突破性对话。
沙龙首场将聚焦主旨报告盛宴。在这里,与会者将亲历摩擦副强化的“智慧风暴”——武汉大学胡耀武教授将系统阐释局域高温激光冲击金属强化技术的前沿突破;贵州大学唐正强教授将带来航空航天高端紧固件螺纹表面涂层设计的深度探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胡剑桥副研究员将聚焦极端工况下表面摩擦失效与强化技术研究的创新路径。这种“未造先知”的学术交锋,将为摩擦副可靠性设计开辟全新维度。
随后将迎来一场专业研讨的“巅峰碰撞”。西北工业大学马强副教授将探讨油基超低摩擦体系的设计奥秘;华中科技大学叶畅教授将论述多能场辅助金属表面强化的可控制备策略。每个微织构的精准调控,都是对装备寿命边界的重新定义;每项润滑适配方案的突破,都在为国产高端装备自主化铺筑基石。在对话交流环节,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虞钢研究员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王健教授将围绕材料科学、力学原理及工程应用等专业领域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力求在理论创新与实际应用间架设桥梁,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发展,引领跨学科碰撞,激发原创思想。
7月30日下午与会者将深入航天三院一五九厂,实地验证技术转化实效。作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下属的国家重点军工企业,航天三院一五九厂拥有近六十年发展历史,构建了从铸造、锻造到总装测试的完整科研生产体系,荣获4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顶级荣誉。青年科学家将通过考察精密制造产线,重点对接激光熔覆孔隙率控制、异形构件打印精度提升等工程难题的解决方案。
本次活动是继7月18日-21日的中国力学大会-2025之后,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以青年科学家为主策划组织、聚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关键技术难题的重量级青年对话。这场对话不仅是学术火花的展示窗口,更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实践场。此次青年沙龙将汇聚国内青年科学家及产业链代表,通过学术研讨与企业实地考察的双轨模式,贯通“基础研究—技术突破—产业落地”全链条,推动表面强化技术向 “超耐受、自适应、智能化” 方向突破,助力实现高端装备国产化替代。
联系我们
电话:86 10 6255 9588 传真:86 10 6255 9588
邮箱:office@cstam.org.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