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学术动态
第二届全国数据驱动动力学与控制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1日      来源:      分享:

为深入探讨数据驱动的动力学与控制发展新方向,拓展该领域学者的研究视野,第二届全国数据驱动动力学与控制学术研讨会于2025年8月15日至17日在浙江义乌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与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联合承办,会议得到了《Acta Mechanica Sinica》《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力学学报》《动力学与控制学报》等多个学术期刊以及义乌市科学技术协会和上海市力学学会的协办支持。本次会议邀请到了北京理工大学胡海岩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惠教授,香港城市大学陈关荣教授等知名专家代表,承办单位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党委书记仇棣、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副院长陆起涌,以及来自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image.png

16日上午,大会共同主席、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徐鉴教授主持开幕式并致辞,热烈欢迎并诚挚感谢各位专家共聚义乌研讨数据驱动动力学与控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他表示,“数据驱动”已成为连接动力学理论与智能控制实践的桥梁,而“知识引导”则让AI不只是黑箱。

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院长姜育刚教授在欢迎辞中提到,动力学与控制学科是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装备的基石,对智能体科技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作用。他希望本次研讨会能成为连接动力学、控制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的开放枢纽,以数据驱动为有力工具,推动相关领域的协同进步。

义乌市副市长高晋代表市政府致辞,他介绍了义乌作为“世界小商品之都”,已成功培育信息光电和新能源汽车两大千亿级现代制造业集群,未来将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努力成为数据驱动技术创新与应用转化的重要策源地。

大会共同主席、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田强教授代表学会致辞,他指出“数据驱动”是当前力学研究的重要变革与发展趋势。他鼓励学者关注国家在相关领域的重大项目布局,并希望借义乌开放包容的创新精神,促进前沿思想的碰撞与交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原副主任孟庆国研究员在分享中指出,当前人才和项目评审标准已转变为“成果+”,更注重成果影响力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他鼓励科研工作者围绕理论、问题、方法、运用四个方面,通过抓住极端条件、注重学科交叉等方式提升研究格局。

大会共同主席、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青云教授在致辞中系统阐述了数据驱动为动力学与控制学科带来的新机遇。他表示,数据驱动正成为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引擎,并为国家产业升级与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支撑。

随后,北京理工大学胡海岩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惠教授、香港城市大学陈关荣教授、复旦大学姜育刚教授、吉林大学杨博教授、上海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江磊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江俊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彭海军教授、石家庄铁道大学顾晓辉副教授、复旦大学方虹斌教授分别作主题为“非线性系统的数据建模和降阶”“桥梁流固耦合的机器学习建模方法”“基于数据的复杂网络鲁棒能控性分析”“多模态世界模型:感知、生成、决策”“复杂网络的动力学基础模型”“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具身智能大数据模型的数据工厂”“结合状态空间离散思想与机器学习的非线性系统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多体系统动力学的保结构机器学习方法”“从‘人工’到“智能”的轨道交通装备故障诊断与运维技术”“仿蠕虫机器人折纸结构设计及其数据驱动动力学建模”的大会邀请报告,内容涵盖了非线性系统的数据建模、流固耦合系统的机器学习建模、复杂网络的能控性分析、多模态世界模型、人形机器人训练场等多个前沿热点领域,全面展现了数据驱动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未来发展趋势。上述报告分别由上海交通大学孟光教授、清华大学李俊峰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青云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田强教授、宁夏大学彭志科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在华教授、浙江大学黄志龙教授、天津大学丁千教授、北京空航天大学乔栋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王琳教授主持。

会议于8月17日设置了主题目为复杂系统数据驱动动力学建模与分析、数据驱动的系统辨识与载荷识别、智能系统的机器学习决策与控制、数据驱动的振动控制与能量调控、机器人感知控制数据驱动闭环、人工智能方法在交叉学科中的应用的6场专题分论坛。6场分论坛主题鲜明,覆盖了数据驱动动力学与控制的各个前沿和交叉领域。在各分论坛召集人的主持下,近70位报告人分享了最新的研究进展,与会者则踊跃提问、积极探讨,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迸发。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为我国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高水平、深层次的交流平台,有力推动了数据驱动方法与传统力学研究的交叉融合,为该领域的持续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和动力。

image.png

联系我们

电话:86 10 6255 9588 传真:86 10 6255 9588

邮箱:office@cstam.org.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Copyright © 2025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技术支持:中科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