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5日)
各位代表:
大家好!
我受中国力学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第十一届理事会期间学会主要工作情况,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建议,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第十一届理事会期间学会主要工作
中国力学学会成立于1957年2月,由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等科学家倡导成立,是在民政部依法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19年10月13日,“中国力学学会2019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十一届理事会扩大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选举产生了第十一届理事会。学会共设立分支机构34个,以及期刊编委会18个。本届理事会围绕任期目标,推动学会重点工作深入开展。2023年11月以来,按照第12次理事长办公会提出的“坚定信心、认真整改、奋发有为、再创辉煌”的发展思路,学会理事会凝聚共识、群策群力,努力提升学会内部治理的规范,有力地促进学会健康发展。
(一)持续做好党建工作
把政治建设摆在学会建设首位,及时传达学习中共中央重要会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学会党委按照党中央和中国科协学会党建办公室的统一部署,面向广大力学科技工作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2020年组织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2021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2022年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2024年组织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
顺利完成学会党组织的全覆盖。学会积极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加强科技社团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分支机构在2021年1月全部成立党的工作小组,实现了学会党组织的全覆盖。同时,学会坚持学术活动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如固体力学专委会党小组于2021年10月在湖南韶山毛主席故居举办“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党建活动,流体力学专委会党小组于2023年4月在西南联大旧址开展“传承红色基因,重温西南联大精神”党建学习活动,爆炸力学专委会党小组于2023年7月在浙江宁波组织“重走长征路”党建活动等。学会党建工作特色鲜明、成绩突出,在2021年荣获“中国科协党建工作先进学会”。
创新党建模式,开展教育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围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持续发力,持续开展教育扶贫,多方协同设立“力智助学·协力同行”基础教育帮扶项目,累计支持经费75万元,资助皋兰县和盐池县188名贫困学生、72名优秀学生、50名优秀教师。学会的扶贫工作得到中国科协的肯定,在2021年荣获“全国优秀扶贫学会”。
(二)主动开展国际交流
发挥北京国际力学中心作用。依托北京国际力学中心,学会与意大利国际力学中心于2021年和2024年在北京联合主办第一届和第二届“BICTAM-CISM离散多相流研讨会”等高层次双边交流活动,成为IUTAM(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设立的两个“国际力学中心”共同举办的中欧系列交流品牌;策划北京国际力学中心力学大师讲坛近10场,邀请多位国际顶尖学者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和参与互动交流,如2024年IUTAM Batchelor奖获得者Charles Meneveau教授等。
应对交流困境,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交流频次不断提高。五年来,学会主办和承办国际学术会议近60次,如2023年8月在北京成功举办第17届亚洲流体力学大会,2023年4月在上海成功举办第六届动力学、振动与控制国际会议等。尤其是近3年,在中国成功举办IUTAM专题研讨会9次,占同期IUTAM全部主办活动数量的35%。
支持IUTAM和ICTAM工作。作为IUTAM等国际组织的会员单位,学会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如动员国内学者投稿参加IUTAM主办的四年一次的世界力学家大会(ICTAM),最近的ICTAM2024大会来自中国的参会人数近700人,占比超过四分之一,位列世界第一;积极组织申办IUTAM专题研讨会和暑期学校,其中2026/2027活动的申办建议来自中国的比例接近50%。
(三)进一步加强决策咨询服务
组织撰写咨询报告。发挥自身组织网络及专业人才优势,学会主动组织业内专家撰写《先进结构力学设计与先进结构技术》等咨询报告,以“科技工作者建议”形式向中国科协及相关部门提出与力学密切相关的重大技术问题的战略咨询建议。此外,还组织出版《中国力学2035发展战略》《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极端力学》等学科发展报告,引领力学学科发展,其中极端力学已纳入科技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积极参与中国科协“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推荐和评选。2024年,首次牵头组织“中国科协2024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数理化基础科学领域评选。2024年,由学会推荐、徐昆教授撰写的“多尺度非平衡流动的输运机理”问题,首次入选中国科协2024十大前沿科学问题,学会组织专家座谈研讨,撰写《关于多尺度非平衡流动的输运机理研究建议》和《“多尺度非平衡流动的输运机理”研究现状和态势分析》等政策建议报告上报中国科协。
设立学会咨询委员会。学会高度重视决策咨询工作,2024年出台《关于加强学会决策咨询工作方案》,做好顶层设计,设立由战略组和秘书组构成的咨询委员会,把开展咨询工作列入分支机构的年度重点工作,推动建立咨询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
(四)力争期刊进阶“卓越计划”
为落实中央关于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要求,2018年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七部委联合组织启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中国力学学会有3个期刊进入“卓越计划”一期(2019-2023),其中AMM入选英文重点期刊、AMS入选英文梯队期刊、《工程力学》入选中文梯队期刊。
5年来,学会在推动期刊质量发展和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统筹协调主办/联合主办期刊,成立理事长为主任的期刊指导委员会,组织制定期刊“十四五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研究重要事项,推动规划的具体落实;召开期刊工作推进会,加强研讨交流,促进办刊队伍的业务交流与能力提升;组织期刊评优,激励更好发展。
学会期刊进步显著,AMM、AMS进入Q1区,实现“零”的突破;5年来,AMS、AMM和TAML三种英文期刊的学术指标显著提升;期刊获奖取得新突破,如AMM获2021年“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力学学报》202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精品期刊,《力学与实践》2023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优秀科普专栏”(全国20个)等。
学会高度重视“卓越计划”二期申报,认真研讨、精心组织,主动与中国科协主管部门及相关专家沟通,宣讲申报要求、研究评审指标,精心组织多轮答辩PPT打磨和试讲,最终二期申报获得好成绩,AMS和AMM入选英文领军期刊,实现了学会领军期刊“零”的突破。
(五)设立“中国力学学会会士”
会士是学会授予会员的最高荣誉称号,能够有效增加学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欧美科技社团大多设有会士荣誉称号,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已有20多个学会建立会士制度,中国科协明确支持全国学会探索设立本领域的会士称号,国内力学界同仁也有相应建议。自2023年11月第12次理事长会议提出设立建议,不到1年的时间完成了首届会士评选,这在学会会员体系建设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国力学学会会士条例》对提名会士的规则和评选的工作流程提出具体要求,强调了候选人在力学领域有突出成就,还要求对学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024年8月,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投票选出首届会士候选人。2024年9月25日的第15次理事长会议上,杨绍普副理事长汇报候选人的产生过程以及确定后的首届61名会士名单。
(六)深入基层打造“力学科普”
按照第12次理事长会议精神,学会要通过组织各类科普活动,打造“高端科普”,让公众了解力学,借助有影响力的平台做好力学学科重要性的科学传播工作。一年多来,学会积极协调,邀请胡海岩、郑晓静、陆夕云等多位院士面向社会公众做科普报告,还积极支撑部委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高端科普,如在全国科普日期间邀请杨卫院士、魏悦广院士先后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面向全国统战系统干部作报告。
(七)推动力学专业进入“101”
为推动基础学科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部在2021年12月启动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简称“101计划”,旨在通过基础要素建设的“小切口”,牵引教育教学模式的“大改革”。
2023年11月,第12次理事长办公会提出学会要主动发力,推动力学学科进入“101计划”,由副理事长陈十一院士负责;理事长亲自与教育部高教司主管领导沟通,段慧玲和杨卫院士努力推进,教指委召开多次力学教学研讨会。
2024年4月,第二批“101计划”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力学、海洋、大气等五个领域启动,成为力学学科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重要契机。
(八)认真整改确保通过年检
按照中国科协有关要求,学会在2023年9月完成了理事长届中更换。学会把整改和学会年检工作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整改要求落实到位,顺利完成届中学会负责人调整的法人变更和离任审计;按要求取消设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和优秀学生奖;加强与中国科协业务管理部门和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的业务沟通,认真做好年检相关数据的填报和预审修改。2024年12月,学会顺利通过年检;2025年1月18日,上级管理部门通知学会按期召开换届大会。
(九)规范管理推动自律自净
在科技评审方面,学会贯彻落实科技部、民政部、中国科协促进科技类社会团体发挥学术自律自净作用专项行动的要求,将学术自律自净有关内容写入学会章程;制定《中国力学学会科技奖励评审行为规范》,对标国家科技奖评审组织流程,实行学会奖励评审专人专项负责制。
在学术会议方面,实施学术活动分类审批和分类管理,做好学会主办学术活动的分类管理;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转发《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倡议书》,引导青年学者自觉维护学术独立性和纯粹性。
在监事会建设和履职方面,学会在2019年首次设立监事会,由胡海岩院士担任监事长,这是深化内部治理改革的重大举措,对推动学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届监事会代表列席理事长办公会、常务理事会、全体理事大会等重要会议23次;全程参与监督届中理事长变更选举、换届筹备工作等重要事项的决策过程;在科技奖励、院士候选人遴选、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等重要评审活动中发挥了监督作用,确保本届理事会重要事项的决策和学会的评审等公平公正、有序有效。
(十)做好服务和换届工作
会员是学会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本届理事会期间,学会会员发展跃上新台阶,个人会员从2019年的3.64万人增加至现在的4.95万人。
5年来,学会积极推动会员之家平台建设,做好会员服务工作。通过组织学术会议、开展专业培训、创新线上线下融合交流方式,为会员提供参与学术讨论、开拓学术视野、自我提升的开放通道和丰富的会员权益;利用学会网站、期刊平台、《年报》、《会讯》、《会员专刊》,以及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向会员提供权威、及时的学术动态;围绕学术交流、科技期刊、会员服务等方面更新了会员信息系统,实现入会、交费、获证一站式数字化服务,新增会员积分模块,提供多项增值服务,建立与会员长效联系机制。
针对青年会员的实际需求,学会不断做优力学青年人才培养和服务环境,如策划组织“力学大师面对面活动”,邀请杨卫院士、郑泉水院士、杜善义院士等资深科学家与青年人才深入交流;定期举办“全国力学博士生论坛”“青年学术沙龙”等品牌交流活动,依托“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汇编”等项目的实施,做好优秀青年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学会高度重视青托-博士生项目,理事长及时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统筹安排落实工作,要求将青托博士生专项计划作为学会服务青年科技人才增长才干、拓宽眼界、提升能力的重要抓手。
面向广大学生会员和社会公众,学会组织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科普活动,如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全国空间轨道设计竞赛、全国中学生趣味力学制作邀请赛等系列品牌活动。其中,2023年“第十三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参赛人数超过3万人,人数创历史新高;2024年举办的公众科学日线上线下人数超过120万;2023年组织35所学校250余名师生参加第十二届中学生趣味力学制作邀请赛。
认真做好理事会换届工作,通过成立换届工作小组,积极推进换届工作有序进行。按照中国科协和民政部要求,修改学会章程(增加学术自律自净、个人会员种类、增加会士、完善监事会有关表述等)、修改换届工作方案等;落实中国科协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科协学会创新发展的意见,吸纳外籍和港澳台学者任学会负责人。在换届过程中,明确换届候选人基本原则,同等情况下体现“四倾斜”(向国家需求倾斜,向科教一线倾斜、向西部和东北倾斜、向女性倾斜),科教一线青年科技工作者比例有所增加,女性和西部、东北地区的人数有所增加。
二、对新一届理事会工作的建议
学会的未来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202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2027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力学学会成立70周年;在2017年提出我国要从力学大国向力学强国迈进。
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学会要在力学学科发展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更好地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
持续助力彰显中国力学的引领力和影响力!
持续助力强化中国力学服务国家发展的战斗力和支撑力!
持续发挥中国力学学会在力学强国建设中的凝聚力和牵引力!
期待新一届理事会团结和带领我国广大力学工作者,在引领学科发展、服务国家需求、提升我国力学国际影响力方面迈上新台阶,早日实现世界力学强国的目标!
最后,向中国科协对学会工作的强有力指导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支撑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对学会工作的全方位支持与保障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五年来对学会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机构、单位和领导,前辈、同仁和朋友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敬意!
联系我们
电话:86 10 6255 9588 传真:86 10 6255 9588
邮箱:office@cstam.org.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