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动态

基础力学教学的基本问题研修班第3期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2日

2023年7月27-28日,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力学与实践》编委会、教育部基础力学课程虚拟教研室、教育部材料力学课程虚拟教研室、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承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北京力学会协办的“基础力学教学的基本问题研修班”正式开班,本期为第3期——理论力学中的动力学问题。来自全国各高校的90多位理论力学专家及教师相聚在清华大学。

upfile

7月27日上午,开幕式隆重举行,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力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汤亚南女士,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李俊峰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琪教授,《力学与实践》编委、北京理工大学水小平教授,北京大学刘才山教授,清华大学殷雅俊教授,清华大学张雄教授,清华大学邱信明教授,清华大学杜建镔教授,中国力学学会办公室张自兵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办公室郭丽雅副主任。开幕式由《力学与实践》副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周宏伟教授主持。

upfile

中国力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汤亚南女士致辞,她首先对出席研修班的老师和专家们表示欢迎,对研修班的承办、协办单位表示感谢;她表示,中国力学学会重视力学教育工作,“基础力学教学的基本问题研修班”是中国力学学会为服务人才培养专门打造的一个特色活动,旨在激发基础力学课程青年教师教学的内生动力,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最后她预祝老师们在研修班中学有所获,满载而归。

upfile

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李俊峰教授在致辞中谈到了2019年《力学与实践》编委会发起“基础力学教学的基本问题研修班”的初衷。他提到研修班更加注重基础力学教学的基本问题,以丰富的形式,包括现场讲课点评、名师示范课、知识点串讲、主题问题讨论、竞赛漫谈、教学研究案例分享、自由讨论等,从力学教学的理念和实践两方面来切实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upfile

开幕式结束后,研修班正式开班,包括教师讲课、专家点评,名师示范课,动力学知识点串讲,周培源力学竞赛漫谈,教学研究案例分享,教师复讲、专家点评,共6个环节。

(1)教师讲课、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李俊峰(国家级教学名师),王琪(国家级教学名师),周宏伟(国家级教学名师),水小平(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杜建镔(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张雄(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刘才山,邱信明。

根据自愿原则,共有14位教师现场讲课,接受专家们的点评。点评专家教学经验丰富、功力深厚,且充满对力学教学工作的激情和热爱。他们对每一位教师的讲课内容与讲课方式进行了全面剖析和多方位点评,详细具体、客观清晰、针对性强,并给出了在力学教学中要注意的事项和改进建议。

通过专家们的精彩点评、与会老师们的热烈讨论、广泛交流,参会教师表示受益匪浅,主要包括:(1)教师授课具有示范作用,要精心选取和设计PPT讲课内容,规范图、表、文等书写,准确、严谨地阐述和表达力学基本概念和具体知识点。(2)关注教学方法,在背景介绍时表达要生动,活跃课堂;授课时灵活运用教具和板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3)关注教学效果,从课程的设计,问题的引入,理论的推导,例题、作业、考题的选取等方面,注重理论知识和工程实例的均衡应用,让学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4)强调学习中的探究性,注重将学科史引入教学并与力学学科内外交叉联系,多维度了解理论力学的发展,把握力学理论的科学意义以及本质,传达正确的力学方法论、价值观。(5)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达到课程育人的高层次目的。

upfile


upfile


upfile

 

(2)专家示范课

主讲人:李俊峰(国家级教学名师)

本期研修班特别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李俊峰教授讲授专家示范课,在示范课前,李教授首先介绍了清华大学“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和行健书院的教学范式,并希望学生达到“三位一体”的成长目标(成人、成己、成才)。

示范课正式开始,李俊峰教授的讲课内容是理论力学课程中的“绪论”。他由贴近生活又兼具前沿性的几个问题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自然引入力学,详细讲解了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以及力学发展史,力学模型,研究内容,课程定位、特点、知识体系框架,最后给出了课程要求、参考书目和视频资料,作业和考核形式。李教授表示“人人皆可成才”,激励学生不放弃,不“躺平”,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体验学习和钻研带来的乐趣!李教授的示范课如行云流水,深入浅出,表达幽默风趣、通俗易懂,展示了多年积淀下来的深厚知识背景和课堂教学功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upfile

(3)知识点串讲:理论力学的动力学部分

主讲人:李俊峰(国家级教学名师)

理论力学包括三大部分——静力学、动力学、运动学,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如何整体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既避免重复讲解,又使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李俊峰教授打破常规的理论力学课程体系,按照运动学、动力学、静力学的顺序,探索出一条新的讲课路径,他也鼓励老师们针对各学校的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找到最合适讲课内容和顺序的方法。很多老师听完后表示李教授给予了一种教学理念上的革新,对开展教学研究启发很大。

李俊峰教授对力学领域内的知识有着系统深入的理解,他梳理了整门课程的讲课思路,对动力学知识部分进行串讲,给出了动力学部分的逻辑框架,对框架下每个知识点的经典案例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李教授讲课游刃有余,自信而谦逊,对力学课堂的享受和热爱,深深感染着在场的老师们。串讲结束后大家踊跃提问,探讨问题,最后,李教授无私地分享了示范课和串讲课程的PPT。

upfile

 

(4)周培源力学竞赛漫谈

主讲人:水小平(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知识覆盖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两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着重考核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我国力学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展示力学教学水平与教学改革成果的一个窗口。

水小平教授作为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仲裁委员会的重要成员,全面参与竞赛出题、审题、阅卷等过程,他分享了多年来参与竞赛组委会工作的经验和感受,并对往届竞赛真题进行精准解读、深度剖析和全面评价,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衍生和拓展,充分展示了竞赛考察的侧重点和命题的思路、方法、难度和深度,并表达了对力学教育教学工作培养人才的看法和建议。水教授的漫谈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广度,加深了参会老师们对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的了解和认识。

upfile

(5)教学研究案例分享:《几本理力教材的特点及教材与课程设计畅享》讲座

主讲人:蒋方华

蒋方华副教授详细分析了清华大学版《理论力学》教材和国内其他高校如哈工大版、上交大版、东北大学版、矿大版共5种主要《理论力学》教材的特点,包括内容设计、例题习题、工程应用、插图格式等方面,展示了《理论力学》教材的多样性。通过调研行健书院9名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从以下几方面大胆畅想,包括:如何平衡“理论力学”的“理”与“工”,如何找到“理论力学”课程内容合理的讲授顺序,如何建立“理论力学”课程与前后左右课程的联系,如何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等。蒋老师的讲座内容新奇,视角独特,为老师们在力学教材和课程设计方面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方法。

upfile

(6)教师复讲、专家点评

有3位老师报名参加复讲,在复讲环节,老师们吸收了初讲时专家们的意见并进行了改进,而后再次接受不同专家的点评,专家表示复讲老师讲课水平较初讲有很大提升。

upfile

研修班仅一天半的时间,老师们都意犹未尽,会后,参加研修班的很多老师都向组委会提交了个人学习总结,仅部分摘录如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唐静静)“研修班的形式非常好,不仅对刚上讲台的年轻老师,对我这样上了许多年课的老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帮助也非常大。最主要的收获有三,收获一:这样的培训我更喜欢、关注和收获最大的部分是教师讲课后的专家们点评环节,我也注意到了主办方设置的点评时间大于授课时间,专家们对授课内容细致全面的剖析和拔高、对PPT内容选取、书写规范,对知识点概念的准确阐述等等,那些点评指出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是我在教学中和做PPT时同样会有疏漏、考虑不周且不知觉的地方。收获二:课件的休息时段和用餐时间,专家们和老师们、以及各高校的老师们之间的充分交流,让我认识了一些新朋友,同时也完成了相关的课程教学的调研。收获三:李俊峰老师对动力学知识点的串讲,给我们提供了另一条讲课路径,对我启发很大,准备在下学期面向研究生开设的《刚体力学基础》课里讲分析力学这部分内容时尝试一下这个体系,也非常感谢李老师无私地分享了他的PPT,减轻了我备课的难度和压力。希望相关落地、实操性强的培训多多益善!”

(西北工业大学 贾悦)“首先,我要感谢组织者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并且得到专家们针对性的点评和指导。这对于我们发现和改进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其次,我要说,在专家面前试讲和在学生面前讲课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在专家面前试讲,我的心情更加紧张和激动,因为我知道这是一次考验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的机会。虽然我已经上了三年的理论力学课,但是我发现自己的课件和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而这些不足之处专家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并且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改进方法。此外,我还要说,在复讲环节中,我能够针对专家们指出的问题进行改正,并且得到了更多专家们的点评和鼓励。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也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因此,我认为这次试讲活动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它不仅是一次教学技能的检验和提高,也是一次教学理念和态度的反思和升华。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类似的活动,让我们能够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进步。

本次特色内容是邀请了水小平老师进行周培源力学竞赛漫谈。周培源力学竞赛是国内大学生重要的力学类竞赛项目,它不仅考察学生对基础力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题方法的运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也是国内高校之间基础力学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桥梁。水小平老师作为基础力学国内教学的带头人,他通过真题解读,让我们深刻理解周培源力学竞赛出题的精髓和考察的重点,从出题人的视角分析竞赛真题的目的和意义,揭示基础力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他还分享了多年来参与周培源力学竞赛组委会工作的经验和感受,以及对基础力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看法和建议。他的漫谈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广度,既有思想高度,又有情感温度,让我们受益匪浅,也激发了我们对基础力学的热爱和敬畏。”

(同济大学 汤可可)“收获最大的是李俊峰教授的动力学串讲(2小时),对于教龄近十年的我来说,是一种理念上的革新和头脑风暴,这种串讲特别适合讲授理论力学7年以上教师的提升,感谢李老师无私分享他的PPT,向李老师的胸怀和格局致敬!蒋方华老师的报告角度很独特,从学生视角获取第一感受,特别值得编写教材的教师们借鉴;专家点评环节很有收获,喜欢殷雅俊老师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强调的理念。”

(暨南大学 习会峰)“参加了基础力学教学的基本问题研修班,感受到教学之路的永无止境,来的都是教理论力学课程的老师。各位讲课的老师们勇气可嘉,讲课各有特色;专家点评到位,功力深厚。讲对一门课容易,讲好一门课不容易!李俊峰老师十几年做理论力学教学改革,重建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模式,推导各个原理在理论力学的等价关系,这样子才能喂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生们思维也会得到更好的锻炼,令人十分钦佩!整个会议都在拖堂,老教师们恨不得一次把所学倾囊相助,无奈时间有限,大家意犹未尽!”

(山东理工大学 云海)“观摩讲课阶段:不同学校老师的讲课方式和方法,对自己业务方面提供了借鉴和启发。在本阶段收获最大的应该是专家点评,水老师多次订正讲课老师在书写和表达方面的错误,强调概念准确的重要性,这种授课的态度最终也会影响到学生,个人认为这一点对理工科学生来说尤其重要;殷老师的多次点评中强调学习中的探究性,从伟大先贤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不仅仅是课程中的概念和方法;邱老师点评中体会到理论推导和工程实例要合理和均衡应用。”

(国防科技大学 张梦樱)“力学竞赛题型剖析环节,水老师对此进行了精彩的讲解和阐发,让我深受启发。他凭借着数十年的深厚教学经验,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命题的思路,更点出了一些具体的命题和改编题目的方法,令人耳目一新。自主命题的确能极大锻炼教师的基础功底,可惜受限于时间,听完意犹未尽。

在整个会议中,我个人最受鼓舞的环节在于讲课和复讲部分。我深刻地认识到,优秀的讲课需要不断地琢磨和提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追求更好、更适合学生的讲授方式,并提升个人能力。在这次锻炼中,各位专家对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例如加强不同教材地学习、区分学生对象提供教学内容,以及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等等。虽然短期实现这些都不是那么容易,但当我看到年长的专家们仍如年轻人一般满怀激情,同行的年轻老师专注探索,我受到非常大的鼓舞。他们身体力行,以对教学绝对的认真与对完美不懈的追求,向我展现了榜样的力量,鼓励我加倍投入到有价值有意义的教学事业中。”

(北京交通大学 苏晓星)“在教师讲课、专家点评、专家示范课以及同行交流等各个环节中都学习了很多,收益匪浅。特别是清华李俊峰教授和蒋方华副教授在示范课及报告中提到的如何把力学课讲出有别于大学物理课的特色出来,引起了我本人这些年来基于工科力学教学体验的共鸣,感觉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关键所在,值得我们今后在教学中深入思考和付诸实践。李俊峰教授在示范课中还提到了做学问的目的除了“学以致用”,还有“学以求真”和“学以求美”,以前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主要停留在三者中的第一个,而忽略了揭示未知现象背后的机理、本质以及化繁为简、追求极致这两个方面。”

(兰州大学 周俊)“现场力学教学名师、专家从具体概念、知识语言表述的严谨性,到如何从历史观的角度把握所讲述的《理论力学》知识、理论的科学意义,再到课件的图、文表述的学术规范性给出了十分详细、准确的点评和改进建议,就我个人而言,今后能够从这些点评和建议举一反三改进自己的理论力学教学设计、课件设计,对于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是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

这一期动力学专题研修班的收获很丰富,尤其是李俊峰老师关于动力学部分的串讲,与现有大多数理论力学教材和教学普遍采用的“牛顿力学 ®分析力学”的传统体系相比,呈现了一个全新的理论力学理论体系,前者以“达朗贝尔—拉格朗日原理”为第一原理构建理论力学的理论体系,后者则以质点的牛顿定律为第一原理逐步推导到分析力学,这有点像是盲人摸象,先获得对大象的部分的认知,后通过对部分认知的归纳、总结、推理拼凑出对“大象”的印象,而大象就好比是力学系统的运动所满足的一个普遍定律或者真理——“达朗贝尔—拉格朗日原理”。李俊峰老师的体系则有点像先告诉人们大象的总体印象,再具体阐述大象各个部分,是一个由普遍规律推出特殊规律的体系,或者说是用力学普遍规律解释具体力学问题,其实人们从事科学探索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寻觅一个普遍的规律或者真理,用它来解释我们看到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我个人体会,李老师的这个体系对提高我对理论力学的认识和教学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同时也激发了我对《理论力学》这个课程的更深入的思考。”

(空军航空大学 平冲)“通过专家点评,纠正了对于一些知识点的错误认知,同时还加深了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实现认知的螺旋式上升;专家通过点评对于青年教师也给予不同方面和程度的肯定,也体现了对于不同授课风格的包容。”

(海军航空大学 张智)“通过其他老师的讲课分享,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讲课思路、风格,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使我对自己的课有了新的认识,新的启发;李俊锋老师的动力学串讲,颠覆了常规的理论力学教学路径,带给我巨大的冲击,让我深深感受到:原来理论力学还可以这么讲,原来理论力学还有这么多我不知道的关联。也让我体会到教学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挖掘和推敲的点;两天来,通过各位老师的点评、交流,切身感受到了李俊峰老师、王琪老师、水小平老师等人的大师风采,让我感受到教学也可以向科研一样,可以研究,并且有高度、有深度,也可以一样精彩。”

(同济大学 孙秀婷)“参加这次研修班后觉得非常震撼,力学界的老前辈们的情怀和格局让我很受感动,在炎热的暑假抽出时间来点评教师授课和动力学知识串讲;其次是年轻老师的热情和专业水准,几位年轻老师能在一两年内把课讲的这么好使我深受触动;在李俊锋老师的动力学知识串讲的过程中,教学大纲看起来颠覆了理论力学的讲课体系,实则梳理了知识点,在少学时量的压力下反而使学生能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也让我体会到了为什么听过李老师的课的学生都能够表现的这么优秀。并且也解决了我的一些科研方面的困惑。”

……

基础力学教学的基本问题研修班今后将每年举办一次,每次集中研讨一个主题,逐渐涵盖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全部知识内容。组委会将秉持切实提升青年力学教师讲课水平的理念,继续邀请顶级力学教学专家,以分组讲课、点评的形式,深度辨析力学基本知识,提升青年教师对力学基本知识的把握,打牢他们的教学根基,为高校力学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贡献一份力量!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